大家或多或少可能都聽過「紅包場」,真是親切又有距離感的名字,親切在於一聽就懂,觀眾塞紅包給表演的人嘛;距離在於包紅包在任何場合中,都是最具體的一種不透明投資方式,裡面有多少、代表什麼意思都充滿了遐想空間,總之是一塊未知領域。
會對紅包場有興趣,是因為之前Tour Me Away其中一條路線會帶旅客經過西門町萬年對面的鳳凰大歌廳,然後大概介紹一下1949年許多人隨著中華民國政府來到台灣,為了排解他們濃郁的鄉愁,台灣出現了許多仿上海歌廳形式的歌廳們。當觀眾喜歡歌手想要打賞,直接塞錢太粗俗了,便把小費包在紅包裡再給歌手,除了錢更帶了點祝福的意味,紅的喜氣。
我有的時候會請遊客先猜猜看這是什麼地方。我們站在樓梯口,其中一大面牆貼滿了駐唱歌手的照片,每個都嬌豔欲滴又透露著這是風韻猶存。那個氛圍,加上他們看不懂小周璇之類的稱號,通常遊客會猜這是比歌廳更精彩的地方。雖然我都說,這真的只是歌廳而已,但老實說我也不確定裡面到底是怎麼回事,不知道這裡是不是一個我真的可以走進去的地方。
一個星期六下午,我找了朋友壯膽,就鼓起勇氣去了。鳳凰大歌廳已經由西寧南路搬到了漢口街,有點難找。走樓梯上到了二樓,同層樓還有個舞廳,但牆上一張張駐唱歌手的照片讓人知道我們來對了地方。我們在開場前五分鐘到,往裡面看有點陰暗,沒什麼人,探頭探腦的猶疑著腳步。終於有工作人員發現了我們,對,我們來聽歌的,第一次來。
在去之前我們就上網查了一遍到底要怎麼消費,但看不太懂,說什麼消費其實要給歌手用紅包買單之類的,看不懂。總之,我們準備了一些百元鈔和紅包袋,還在心中盤算著最多只能發出去多少錢之類的。結果一進去工作人員就說「櫃台先買單喔,300塊有茶、400塊有水果,你們一個點茶一個點水果就有茶喝又有水果吃喔!不然看有沒有要喝果汁還是啤酒也可以!」「呃,那紅包是...」「那個不用啦,你們這樣一個人350就可以喝茶吃水果聽三個小時歌喔」不明究理的我們就點了茶和水果,默默地收起我們的紅包袋,拿了發票選定舞台前兩排的位子,很快的毛巾、茶壺和兩只茶杯就送了上來。
剛開始場內人並不太多,零星星的這一桌那一桌,讓我不禁有點擔心他們的生意。隔壁桌坐了一個老爺爺和一位女子,座位對著舞台正中央,爺爺的皺紋刻在臉上約莫有八十了吧,一身黑西裝配上亮晶晶的黑皮鞋,戴著一頂紳士帽型狀的草帽;一旁的女人也有一點點年紀,但身材和皮膚都保養得很不錯,打扮也頗為年輕,絕對不會想用奶奶來稱呼她,叫阿姨都有點冒犯。她靜靜地陪在他身旁,偶爾細細的對話,有種歲月靜好的默契環繞著。她不一會兒轉過頭來問我們怎麼會來這裡,很親切,我才知道原來她也是駐唱的歌手之一,稍後會登台表演。
時間一到表演準時開始了,舞台比我想像中來得小,想像中的大歌廳需要更浮誇一點。寬度約莫六七公尺,深三四公尺,後半由布幔隔了兩塊小空間給音控台和鼓。舞台上方有個小小的LED跑馬燈,寫著現在登場的是誰和她們的稱號,什麼天后的什麼歌姬的。服裝倒是完全沒讓人失望的十分浮誇,多半是及地的禮服,亮片隨著她們在台上的走位一閃一閃的;有些人則是露出令人汗顏的修長的美腿,在舞台上踏著輕快的步伐。歌聲呢,跟都市傳說不太一樣。我聽到的傳說是臥虎藏龍,很多不紅的實力派歌手匯集在此,不過看來星探大致還是有好好在工作的,雖然以這個年紀來說不差,但也不至於驚艷,華語、台語大概一半半,看來幾十年來並沒有因為仿上海歌廳而少了台味。
回過頭來,更多的客人陸陸續續的進場了,分散在座位席,男女皆有,或獨自一人或結伴而來。每位歌手基本上都只會唱個兩首歌左右,便介紹下一位歌手出場,換下一位歌手上來唱。而唱完的歌手幾乎都會速速換完裝,從旁邊的小門穿著現代、年輕的走出來,有些直接往門口走了出去,但更多的是往觀眾席的某一桌走過去坐下來,與客人聊起天來。然後虹就來找我們了。
從小門出來時她已經換了一身輕便的T-shirt和吊帶褲,坐到我們身邊,衝著我們說「怎麼有兩個這麼可愛的小女孩在這裡」被說可愛,我也忍不住稱讚一下這邊的歌手身材和嗓子都保養得很好,問她怎麼保養的。「哈哈,沒在保養呀,我根本就不會唱歌啊!」她爽朗的說。雖然她幾乎是可以當我媽的年紀,但她比起我們更像是活潑可愛的小女孩,有好有趣的事情等著興奮的跟我們分享。她說她們家本來在做禮服的,那時候西門町就有個十幾家的紅包場哦,一個歌手每年做好幾套禮服,她經常跑歌廳,跟歌廳裡的人混熟了。後來時機不好,許多人一年才做一套,生意差,認識的人問她要不要來唱歌,她不要,因為她根本不會唱歌啊!老闆說沒關係妳來妳來,她才勉為其難地去隨便記了兩首歌,登場一次試試。結果很開心,她唱完了,就到場下和客人喝酒,唱歌不會,喝酒她很會,一喝就在台下鬧得厲害,還一度惹來紅牌不爽…
有好一段時間我們都沒在注意台上的什麼人在唱什麼歌,而是認真的聽著她重播她的青春。然後她說,下次來可以不要跟櫃台買單,跟櫃台說我們是來找她的,包給她,讓她來結,這樣她可以分紅。當時我們開心的以為我們終於明白紅包的用法了!但後來發現還是謎團重重。在場有許多歌廳的工作人員,手上拿了很多紅包袋待命;歌手在台上唱歌的時候,時不時的會拿到紅包,或根本沒包起來的現金,但有時送紅包上去的是工作人員,有時又是觀眾自己拿上去的。所以說,如果我之後想包紅包,應該是要給工作人員幫我遞,這樣工作人員才知道我們這桌有沒有包到消費金額呢?還是自己給歌手,讓歌手自負盈虧呢?但萬一包給很多個歌手,那誰來幫我結呢?
很遺憾地一直到最後我們都還沒解開這些疑惑,後來覺得位子真是挑錯了,坐太前面,我們以為我們是來認真看表演的,但其實更值得看的是場內的互動。進入觀眾席的歌手都和客人像熟捻的朋友,聊得自在,形成一個個小小熱絡的聚落。是在聽歌,也是在享受人情的溫度。每個歌手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支持者,不過可以看得出來有些歌手的人氣明顯特別旺,紅包拿了一波又一波。
到接近尾聲時,最初陪隔壁的爺爺坐著的歌手才上場。爺爺坐了一整場,還未起身過,此時才有點吃力地站起來,腳步略微不穩的往前走,將手中的紅包親手放進歌手的手裡,再徐徐的回到位子上,那姿態好像完成了今日最偉大的一個任務。歌手很敬業,一邊拿紅包一邊繼續唱著,只能微笑點頭,用眼神傳達感謝給她那最忠實的聽眾。
--
分享這個經驗,希望下次有人對紅包場有興趣,搜尋到這篇文章可以多一點去看看的勇氣,一點都不可怕。
台北市萬華區漢口街二段54號2樓號
註:因為提及了虹說的一些故事,所以就不寫出她的真實藝名了,有興趣去幫她捧場的可以再問我她的名字;畢竟這麼多個歌手,也只有她主動找我們兩個再訪機會沒那麼高的小女生聊天,真的人滿好的。